窮得只剩一間房?

最後更新:2022-08-16

『隨著年歲漸長,堂堂邁向而立之年的您我,不時會受到來自親友的鼓動甚至於輿論的壓力:

「與其每個月幫房東繳房貸,為什麼不自己買一間?」

「租再久,房子也不會變成自己的。」

「總不可能一輩子租房子吧?」

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產,對許多人來說,無疑是人生規劃中的理想藍圖,居住其間所能獲得的歸屬感及安全感,並非筆墨所能形容、更不是金錢所能衡量,這也正是人心所嚮的原因。

但是面對購屋這個「長期(借貸)投資」的選項,如果您也是屬於那種,一天不工作就收入中斷的人,在選擇簽下長達二三十年的房貸契約前,或許應該再次確認:在購置房產、繳付房貸之後,是否仍行有餘力從事其他的理財規劃?包含為人父母最重視的子女教育基金、以及不得不面對並及早準備的退休金等等。

雖然咱們總是感覺:只是將租金繳付的對象從原本的房東改為銀行。卻往往忘卻了購屋自備款其實是從既有的各項投資理財定存外匯中,釜底抽薪籌措而來。

按台灣社會的普世價值來看,購置了房產,就堂堂晉升成為有產階級。但其實在簽下購屋合約後,首先增加的不是資產,而是銀行借款。

人們向來視借貸投資為牛鬼蛇神,避之唯恐不及,但卻對於借款金額更加龐大、且動輒十數年的借貸購屋趨之若鶩,實也怪哉。

倘若因為自備款的籌措、以及每月房貸支出造成的資金排擠效應,使得原本該有的退休規劃沒做、該實踐的理想抱負通通無技可施,每個月絕大部分的薪水都上繳給了銀行,在往後長達二三十年的歲月裡,甘願淪為銀行的打工仔,到了最後的最後,甚至窮得只剩下一間房子,卻遲遲不敢退休,豈不徒留憾甚?

話說現在有以房養老制度,可以將存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還清借款的房地產,再次抵押給銀行,用來換取退休後每個月的生活費,直到「破產上天堂」。

回過頭來說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對於購屋置產懷有一種美麗憧憬,畢竟,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地產真是再美好不過,然而必須明白的是,在房貸真正付清前,房子的真正所有權人其實是銀行,咱們不過暫時擁有使用權(跟租屋相同,只不過租期長達二三十年),且相較於租屋,還要額外負擔每年的地價稅與房屋稅,屋齡的折舊更是無可避免的潛在成本。

「房地產或許有增值的可能!」但在現實面上,即便讓名下房產增值十倍、百倍,以自住為用途的您我,就會獲利了結?然後再轉手去買別人同樣也增值十倍、百倍的房子?

舉凡是人都有居住的需求,但買房究竟是需要、還是想要?

在房價日益高漲的年代,大家一邊高喊著買不起房,另一邊卻傾盡半生辛苦攢來的積蓄(花光過去的錢),前仆後繼地投入「置產」,將之裝潢佈置成理想中的模樣、堆滿了各式各樣喜歡的傢俱物件,總算獲得了滿滿的幸福歸屬感。

辛苦買下的這座「家」,除了白天空盪盪不說,父母親為了負擔每月準時報到的繳費通知,晚上不僅自己加班(透支未來的錢),同時連累孩子也跟著在安親班、托兒所裡加班,好不容易挨到付清了房貸,卻也錯過一生一次陪伴孩子們成長的機會。

名主持人于美人的母親說過一句:「媽在哪,家就在哪。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。

小弟並非一味地推崇租屋,實際上,身為租客的不便更是多不勝數。只是相較兩者的利弊得失與機會成本的取捨,相較於自用住宅,能夠持續創造現金流入的資產,才更是教人迫切地渴望擁有。

假如您同小弟一般沒有富爸爸,只是個依靠自己雙手打拼的基層上班族,與其傾盡所有,只為一圓有殼蝸牛的美夢,卻換得滿手負資產,倒不如認真創造並開拓非工作收入,努力使自己不上班也能有收入,私以為,這才稱得上真真正正的「有產階級」。

待有那麼一天,當我們終於成功建構起穩健且足堪運用的被動收入,此時再來規劃買房、再來佈建夢想中的小窩,它才會是貨真價實的正資產,而非不斷掏空您我荷包現金流的假性資產。

謹以此自期。』

上述字句,落筆於2016年3月,時光匆匆,自婚後搬出來住,迄今5年又1個月的租賃生涯,累計支付租金達807,360元,折合每月13,235元:

租屋明細一覽

細數衛家2022年的股利收入,堪堪足夠支付上述5年份的房租。且如同在我用現金流買房當中所提及的,除了頭期款係經由賣股來籌措之外,預計每年的股利收入勉強足夠支付每個月的房貸本息。雖然與2016所說的「有產階級」仍有段差距,但總算沒有被自己打臉。

趁著交屋在即,回顧過往對於自身的期許、同時盤點目前的財務狀況,至於未來,未來尚待開創。

交屋流程一覽

後記:2022-08-16

雖然光是2022年一年份的股利收入,便足以支應過去5年的租金支出,乍聽之下頗為划算,但換個面向思考,若是將機會成本(不動產的漲幅)納入考量,這5年期間選擇以租代買,是否真的精明?趁著確診新冠肺炎居隔在家,就來好好算他一算。

首先利用實價登錄網站將時間拉回到開始租屋的那一年,然後進階查詢找到當時該社區的成交價,同樣的房子5年前買、跟現在買,漲了42%;但同一期間薪水僅成長約9%,完全追不上不動產的漲幅,雖然各單一年度的被動收入漲幅介於174%~573%之間,似乎還算差強人意,但以「絕對金額」來說,這5年以租代買期間累計的被動收入總金額,堪只能抵銷不動產的漲價金額。

機會成本試算表

用白話來說,這5年來理財投資的成績,跟當初直接捏一下買進這個社區的房子然後放到現在,其實是一樣的,而且還不用承受金融市場的波動震盪!不禁令人愧嘆,難怪這麼多人視不動產投資為王道。

只得自我安慰:塞翁失馬焉知非福,雖然乍看起來似乎殊徒同歸,但期間所累積的財商與自我理財心性的鍛鍊,終究還是有所差距(吧?)。

發表迴響